闲谈史学治史之难
本文分两部份,在吉隆坡出版的《不惑》人文期刊登载 《不惑人文期刊》第4,5期,June, September 2020,主編: 曾荣盛 史学 : 史鉴 史料 口述历史 历史记录过去大小事, 范围极广; 大者国家兴亡, 政权兴衰; 小者一方实录, 家族风光末落, 或个人得失. 有了《史记》知有先祖初史.中国历代都有域外田野考察, 据《明史》记载, 菲律宾某岛出现长二寸尾巴,高三尺的小黑人.(註1) 史学发展至今, 已成为一科综合分析的社会科学, 旧史学研究, 局限性极大.史学非史料堆集而成的流水帐, 乃是借助人类学、民族学、社会学、政治学、经济学、科学、哲学、文化心理学和动物学各学科,综合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轨迹的学科, 去发现在不同时代, 一定[生产力]如何发展形成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型态;这个俱有时代特征的型态基础, 是[生产力]与[生产关係]的互相制约, 相反相成, 和相辅相成, 这是‘道’. 这两者的关系, 正如《易经》所表述: “一阴一阳谓之道”(矛盾的统一), [生产力]为阳, .[生产关係]为阴, 阳动则阴随.‘道’不是静止的.何谓道? 《道德经》 :“反者道之动”.[生产力]与[生产关係]是构成[生产方式]这个对立又统一的历史基因, [生产力]是阴阳矛盾的统一互动体,人的脑力和体力是阴,石铜铁钢,工器,机械,科技是阳, 一阴一阳互动,推动生产力发展.理解了基因互动产生的动力, [生产关係]也是阴阳互动:奴隶和奴隶主、农奴和农奴主、农民和地主、顾员和顾主.前者是阳, 后者是阴.阴动阳疲, 则生产力不振. 不难发现历史发展的辨证规律.当旧生产关係,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时, 社会就会出现动乱, 战乱而解体. (请参阅本人面子书《从胡文虎的思想看其在槟城的捐献》的论述, 和对人类社会未來发展的观察).十九世纪西方工业革命, 炮弹攻破了阻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流通林立的碉堡.全面否定了封建制度.机械操作提高了生产力, 发展现代军工业, 四出猎夺殖民地资源和市场.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, 正是生产力落后的清潮末年, 有识之士要效仿西方,发动君主立宪改革,运动失败, 随后出现了几乎灭国灭种的百年大动乱 反观日本由上而下, 明治维新改革成功, 逐步走向现代化, 完成过渡到资本主义文明, 成了现代径济和工业强国.这是值得全世界重视的史...